按照区域合理化布局、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我县以创建“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十大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为抓手,以打造“南召十大道地中药材”品牌为目标,采取“公司+基地+技术+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县内群众规模化种植,形成“政府扶持引导、经营主体主导、社会资本融入、贫困群众受益”的发展格局,建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群众高兴地说:“中药材是个‘致富宝’,增收脱贫离不了。”
2016年以来,我县每年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完善中药材产业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发展资金瓶颈问题。2019年,又对中药材带贫效果突出的涉农企业和种植中药材的贫困户,按照每亩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鼎力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为促进本地道地中药材辛夷的长足发展,县中药材发展中心与人寿财产保险公司合作,为657户辛夷种植户投保,最大限度的降低产业发展风险。
一系列激励措施的落地实施,有效催生中药材基地迅速膨胀,全县中药材总面积达52万亩,年产量7000余吨,产值3亿元。获得市级以上命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10个,成立专业合作社110家,中药材初加工企业9家,培育中药材新型经营主体295个,带动53个村、2130贫困户受益,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我县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贫困户的增收为目标,采取“联合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办法,创新四种带贫模式,充分发挥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带贫作用。创新四种带贫模式:即创新流转管护模式、基地务工模式、带动种植模式、入股分红模式。其中,基地辐射带动种植模式,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订中药材种植协议,实行包种苗、包技术、包回收,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销售,标准育苗、标准种植、标准采收,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目前,通过该模式带动650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南召县中药材示范基地辐射扶贫模式”被评为“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十大典型模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