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端镇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新闻发布会
主发布词
南召县乔端镇党委书记 余春来

尊敬的各位来宾、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举行“乔端镇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南召县乔端镇党委、政府向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新闻界朋友们,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南召县乔端镇扶贫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南召县乔端镇脱贫攻坚工作,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乔端镇脱贫攻坚基本概况及成效
乔端镇位于南召县西北部,地处南召、内乡、嵩县三县交界处,距县城37公里。全镇辖19个行政村,133个村民小组5499户17617人,总面积342平方公里,南阳的母亲河---白河和松河两大河流流过境内,G345、S524线及伏牛山旅游环线贯穿全境。乔端镇是典型的“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深山乡镇,是河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贫困人口基数大,主要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资源禀赋差的山区,贫困群众增收路径少、渠道窄,脱贫攻坚任务异常繁重而艰巨。目前,全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0户2777人,已脱贫909户2602人,未脱贫户71户17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9%。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带着全镇人民寄予的殷切重托和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乔端镇党委、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脱贫攻坚工作为统揽,扛稳压实政治责任,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问题导向,树牢有解思维,补齐短板弱项,连续召开脱贫攻坚动员会、推进会、誓师会,凝聚干群攻坚合力,做实精准文章,找最差、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在易地搬迁、危房改造、金融扶贫、健康扶贫上下足“绣花”功夫。我们紧紧围绕“三个”落实,聚焦“两率一度”,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的勇气,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着重实行党建引领、“两业”发展、易地搬迁、四集中保障、志智双扶五大举措,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第一季度,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季度考评连续摘取五个第一,一个第二的好成绩。
据统计,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镇共投入资金2.8亿元统筹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基础设施、扶贫产业等攻坚任务落地实施。其中,投资8000多万元,修建河口、竹园、穆老庄等乡村公路156.9公里;投资1100余万元建设饮水工程48处,解决19个村1.5万居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6000余万元,易地搬迁贫困户384户1307人,落实危房改造419户619万元,“七改一增”472户,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问题得到全部解决;投资520万元,建设扶贫就业车间10个,全部投入使用;投资690万元,新建村党群服务中心7个,文化广场19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6个,投资1300万元的美丽乡村工程如期竣工,投资3200万元的中小学均衡发展项目顺利实施,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办理慢病卡858人,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100%;落实教育扶贫2369人次,发放教育资助金117.9万元。实施到户增收项目,发展产业845户;金融扶贫评级980户,发放小额贷款259户,扶贫再贷款179户。安置各类公益性岗位295个:生态护林员143人,护路工30名,河道保洁员40人,保洁员82人。
二、乔端镇脱贫攻坚主要做法
(一)党建政治引领,让党旗在脱贫攻坚一线飘扬
“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乔端镇党委、政府强化党建引领,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政治责任。成立了乔端镇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明确19名责任组长,整合市县8个部门和乡镇共267名党员干部参与帮扶。省市县领导多次莅临乔端镇实地调研,把脉问诊。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带支部活动,强化阵地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帮上致富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开展“支部书记大比武”活动,激发支部活力。各村脱贫责任组组长深入群众,“遍访贫困户”,察民情、知民意。我们成立了脱贫攻坚联合党总支,总支下设种植、养殖、外出务工、域内就业、兜底保障等5个联合支部和帮扶责任人、易地搬迁、食用菌种植3个专项支部,以全域党建助推脱贫攻坚,汇聚力量破解难题,全面提升脱贫质量和脱贫成色。
(二)培育“3+N”特色产业,产业就业实现全覆盖。
乔端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在产业发展上,探索出了“3+N”生态扶贫产业体系,成立了八大产业专班,出台了三大产业实施意见和其他五个产业的实施办法,确定产业扶贫的思路和方向。“3”即一是以宝天曼旅游公司为主的旅游扶贫产业。有50余名贫困人口在宝天曼景区从事保安、护漂员等工作。宝天曼公司制定了1000个蜂箱,免费发放给贫困户;与35户农户初步达成农家乐升级改造意向。二是以东森药业、金蕾杜仲、联源生物为主的中药材扶贫产业。三是以鑫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主的香菇食用菌扶贫产业。“N”即山蜂养殖、畜牧养殖、光伏业、苗木花卉、电商产业等统筹发展。到目前为止,山茱萸示范基地打造39处,面积4000余亩,户均增收2600余元;共建成食用菌产业基地5个,免费租地50亩,建香菇大棚360个,带动50余人就业,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同时,发展山蜂养殖,黄牛、黑猪、山羊等养殖,建设村级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发展苗木花卉种植,扶持荆子垛牌电商基地、白河社区电商基地,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去年开发了山茱萸价格系数保险,为种植药农免费投保,保护发展山茱萸产业群众经济利益;今年开发食用菌价格指数保险方案正在审批中。在就业上,乔端镇设置公益岗295个,破解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的难题;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7个批次600余人,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综合竞争力;对接协调企业安排落实就业岗位200余人,尤其是在疫情影响期间,严格落实“三有一可”要求,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近1000余人,有计划组织宝天曼景区、白河漂流景区、联源生物等企业复工复产,开展旅游业技能培训,吸纳80多户贫困群众到天河冲浪、白河漂流景区护漂,到景区农家乐宾馆务工。贫困户累计实现就业611户1001人,发展产业980户,产业就业全覆盖。
(三)易地搬迁集中安置,搬迁群众开启幸福新生活。
乔端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白河社区,住房分布在白河两岸,白河大桥横架南北,山青水秀,风景秀丽,适宜居住。搬迁群众共涉及18个村搬迁358户1317人,总占地180余亩,358户搬迁户已全部搬迁入住。镇党委政府按照“五有五新”的标准,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组建了易地搬迁联合党支部,实行网格化管理。成立便民服务大厅,下设治安巡逻组、卫生保洁组、矛盾调处组、产业帮扶组、政策宣传组,鼓励党员志愿者主动参加社区管理,实现社区管理村民自治。硬化滨河路1000多米,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安装路灯、景观灯50多盏,建设扶贫就业车间、幼儿园、小学、卫生室等配套设施,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四)聚焦特困群众,最困难群众生活无忧乐开怀。
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特殊困难群众,一直是压在镇党委、政府心上的一块石头。为保障这部分最困难群众的生活,实现高质量脱贫,成立了兜底保障专项联合党支部,汇聚力量破解难题,啃下这块“硬骨头”。经过全面细致走访排查,建立特殊群体台账,逐户按需制定帮扶计划,划分责任清单,交办相关负责人。需要兜底的交民政部门按政策进行户保,需要落实医疗扶贫政策的由卫生院负责落实到位,无人照料的孤寡老人实行“四集中”兜底保障等等。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支部”结对帮扶作用,冬季送温暖、夏季送清凉,关心慰问困难群众,确保这些特困群众生活无忧、笑逐颜开。
(五)开展志智双扶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原动力。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乔端镇党委、政府把“志智双扶”活动贯穿于脱贫攻坚始终,通过扶志,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致富信心;通过扶智,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致富有事做、有活干;引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帮助他们既告别物质贫困,又远离精神贫困。我们依托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兴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宣传脱贫攻坚扶贫政策、培训种养殖实用技术、讲好致富明星的励志故事,燃起群众的贫困致富梦。协调东森药业、天蚕集团、联源生物、源达矿产等10多家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270多万元,设置“同心超市”,实行劳动积分兑换活动。每月评选产业就业发展先进户、户容户貌示范户,开展“志智双扶”讲评会,设置红黑榜,选树先进典型200余名,涌现出玉葬村崔宗禧、水晶河村贾学金等产业就业先进模范代表,巡回各村进行先进事迹宣讲,增强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志气,引导群众远离“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干粮”的“精神贫困”队伍。“扶贫先扶智,善治治穷根”。乔端镇实行“订单式”技能培训,先后开展种养殖、电商、厨师、电焊技术、家政服务等实用技术培训1300余人次,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和脱贫典型120余名,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带富一家”,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造血”的功能,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提升贫困群众精神风貌,撑起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脊梁。
三、乔端镇脱贫攻坚经验启示
经验启示之一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力量。实践证明,只有紧紧握住党建这把“金钥匙”,充分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让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同频共振”,才能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基于此,我们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动力,牢固树立“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理念,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内生动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携手并肩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绘出最大同心圆,凝聚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才能彻底拔掉“穷根子”。今年全国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我们整合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主战场聚焦叠加,抓重点、解难点、通堵点,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实现大提升,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经验启示之二、压实各级责任,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以“扣扣子”、“担担子”、“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我们构建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五支队伍管理办法,抓住脱贫责任组长这个“领头羊”,聚合村组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帮扶责任人以及村产业发展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帮扶企业党员和在外创业党员力量,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展开“大会战”,倾全镇之力决战贫困、摘掉穷帽。在南召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目标导向,瞄准靶向发力,集聚深度贫困村、特殊贫困群众,打响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四场硬仗,镇里建立督查体系,由镇纪委书记带队,深入一线,督责任落实,督工作落实,奖优罚劣,亮出问责利剑,树立正确导向,确保责任和工作落实到位。
经验启示之三、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多元增收。 产业扶贫是根治贫困的“良方妙药”,是治穷最有力的“武器”。乔端镇构建的“3+N”生态扶贫产业体系,是在立足本地特色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发展”的思路,充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后发优势,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我们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通过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动员扶持贫困群众深度参与,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形成深度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挺进产业链、融入产业链、富在产业链。立足本地优势,注重特色发展,搞好顶层设计,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有机衔接。
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乔端镇经济收入大幅提高,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减贫成效社会认可,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指数明显提升。全镇上下将勠力同心、尽锐出战,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各位媒体记者,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离不开媒体朋友的关心和厚爱,更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报道。在此,我真心地希望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能在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中,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积极建言献策,多提宝贵意见。我相信,在你们支持、关注下,乔端镇扶贫工作一定会越做越好。
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