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云阳:在这桃花盛开的地方
芳菲三月,南召县云阳镇唐庄万亩娇艳的桃花,似云蒸霞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该村的“桃”产业逐成规模、渐成“气候”,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一大经济支柱。
南召县档案局驻唐庄村第一书记赵名扬说,唐庄村的一道道岭、一条条沟都栽满了桃树,这里已成了“桃”的世界、“桃”的海洋。“桃”给当地村民带来了甜蜜,更承载着对幸福的向往!
三十多年前,唐庄村濒临工矿企业,群众就近打工,过着“撑不着但也饿不着”的生活。随着企业的改制关停,一些村民失去了经济来源,面对着家乡的荒山秃岭,心中无限惆怅!
唐庄村村民马根芳是一个头脑灵活、遇事爱琢磨的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马根芳就开始栽种桃树。曾因一车鲜桃卖了两万多元,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那个年代,一个鸡蛋三分钱,一斤羊肉才卖一块多。
马根芳边学习,边实践,靠着一股韧劲,把“桃”产业做的有声有色,成了当地有名的“懂技术,会管理”的科技带头人。
马根芳有着开阔的胸襟和长远的目光,他率先注册成立了“映山红品种桃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把种植户组织起来,他无偿地给社员提供优质种苗,手把手地传授栽种技术。他说,只有“抱团发展,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现在,有一百多个种桃专业户加入到合作社中来。
昔日长满荒草的道道岭、条条沟,如今成了村民们眼中能生金长银的“聚宝盆”。他们挖坡造地、改良土壤,栽种下一棵棵希望。
春去春又来,花开花又落。当年的荒岭荒沟如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果山”。五千多亩桃园,已进入了盛果期。由于采用新技术,改良新品种,实施无公害种植,再加上当地的水土和气候等优越条件,唐庄桃果形圆润,色泽鲜艳,皮薄肉多,汁鲜味甜口感好,并且耐储藏、耐运输,在市场上赢得了很好的口碑。每到桃子上市季节,不少外地客商纷至沓来,桃子销往到大江南北。
2012年,“映山红品种桃农民合作社”社长马根芳实现了他人生最大的愿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说,入了党,咱就是党的人,咱就要带领群众往小康路上奔!
村民申宝明脊椎严重变形,行动不便;妻子患有癫痫病,需要不间断的吃药治疗;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家庭经济拮据、生活困难。种种压力使申保民一度失去了生活的勇气。2015年,经过精准识别,申宝明一家属于因病因学致贫的贫困户。
申宝明因缺少增收门路,一致在贫困线上徘徊。马根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主动向组织请求,把申宝明作为自己的科技帮扶对象。
“对症下药,因人施策”。在驻村工作队和马根芳的帮扶下,对申宝明实施科技帮扶。从桃树的修枝剪型、除草施肥,到疏果打药,每一个环节都精心指导。2016年,申宝明种植的8亩桃树取得了不错的收成,纯收入达到了两万多元!
申宝明尝到了种植桃树的甜头,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流转了4亩土地,全部栽种桃树。现在,8亩桃园成了他的“聚宝盆”,400多棵桃树成了“摇钱树”。申保民高兴地告诉记者,这8亩桃园一年能收入七、八万!
驻村第一书记赵名扬说,通过实施危房改造,申宝明的家旧貌换新颜。现在,申保民一家四口人,住房宽敞明亮,院子干净整洁;客厅里摆放着大彩电,住室里安装有空调。
——说起近几年来家庭的变化,申宝明一脸灿烂,流露出满满的自信和自豪。
从2015年脱贫攻坚开始,赵名扬在唐庄村连续干了五年驻村第一书记,用一颗衷心、满腔情怀书写着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他和帮扶队员一起,吃住在村里,白天入户访民生,夜晚伏案写村情。经过几年的努力,唐庄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脱贫攻坚战捷报频传。全村55户贫困户已脱贫50户,剩余的5户也即将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赵名扬介绍说,唐庄村五千亩桃园,每年销售额在一千二百多万元以上。“唐庄桃”已辐射到周边十多个乡村,上百家农户,新建桃园两千多亩。初步形成了以唐庄村为基地,“映山红品种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唐庄桃”产业!
在这桃花盛开的地方,唐庄人在党的领导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目前,唐庄村正着力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桃”文化:做“桃”文、念“桃”经;以“桃”强村,以“桃”富民;以“桃花节”为契机,以“桃”为名片,强“桃”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