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重要政务信息

【打印】

【字体:

南召:聚焦绿色发展 促进沃野生金 敲开乡村发展“三重门”

发布日期:2020-09-07 信息来源:

作为全国最大的国家储备林基地,短短一年间,由原来的荒山秃岭发生华丽蝶变,创造了令人惊诧的“南召速度”。这源于我县唱响“山歌”,念好“林经”,聚焦绿色发展,促进沃野生金,握紧着这枚绿色发展“金钥匙”打开了困扰当地干部群众的“三重门”。

近年来,我县跳出林业谋发展,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构建一二三产比例协调、产业体系完备、发展可持续的现代林区经济。县国储林基地立足于培育发展玉兰苗木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用特色产业驱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国家储备林基地总投资15.37亿元,拓荒造林,连片种植辛夷、玉兰木本药材林和乡土树种。去年以来,在城郊乡上店村与柴岗村区域间完成土地流转20000亩,完成辛夷、玉兰种植面积12000亩,栽植玉兰、辛夷等树种120000余株,林下套种百合、芍药、连翘、白及、丹参、皂角6000余亩,建设全国最大的玉兰标准化种植基地,昔日荒山秃岭变成了人人称羡的“金银川”。国储林采取土地流转增租金、务工收入获薪金、树上摘果土生金、入股分红赚股金等带贫模式,预计泽及周边4个乡镇10余万群众。

国储林基地以景观坑塘为主体,配套兴建了婚纱摄影基地、薰衣草花谷、七彩景观稻田、儿童乐园、水上乐园、小吃一条街,项目区形成“水清岸绿、花海成片”各具特色的游园,成为游客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地”;以种藕养鱼为主的坑塘,再现了“鱼戏莲叶间”的田园景观。同时,我县按照“林果药一体化”和“林苗景一体化”的立体化发展理念,大面积种植玉兰、辛夷苗木,林下种植连翘、白及、丹参、蒲公英、皂角10000亩,做到苗木常青,四季有花,实现山区森林化、平地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目的。

发展特色经济是做强林区经济的关键,我县围绕玉兰苗木特色主导产业,提高组织化程度,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三产融合发展的样板。并组建了国际玉兰花博园联合党组织,吸纳由县森源公司、周边2个乡镇副科级干部、6个行政村党支部委员共41名党员,用全域党建这根无形的‘红色纽带’把这些党员捆绑在一起,形成合力发展壮大国储林基地,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的坚强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