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黄鸭河(城区段)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工作报告
南召县黄鸭河(城区段)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工作报告
河湖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要素之一,是经济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组成。
南召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高位推进黄鸭河(城区段)幸福河湖建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助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美丽幸福河湖概况
1、河湖基本情况
黄鸭河为白河左岸较大支流,发源于伏牛山南麓段家湾,大致呈西北至东南流向,沿途经过南召县马市坪、崔庄、城关、城郊四个乡镇,在城郊乡庙坡村汇入白河。黄鸭河支流众多,南召县境内支流从上游至下游主要有栗扎坪沟、五里坡沟、龙风寺沟、黄土岭沟、龙头沟、狮子河、古路河、荆子河、瓦房河、九涧河、北小河、北沟河等。黄鸭河全长70km,汇流面积677km2。
按照《南阳市南召县黄鸭河(城区段)市级幸福河湖的建设方案》编制方案,黄鸭河(城区段)的建设范围为瑞龙大桥至G55高速大桥,建设长度为8.5km。
2、地形地貌
黄鸭河流域西北高、东南低,全部为山区,为羽毛形河系。该段河道整体顺直,一般河槽宽约200~320m,深3.0~7.0m,为宽浅式“U”型河道。河底高程为180.40~204.55m。河床以卵石、泥沙为主。上游植被覆盖良好,河道穿行于深山老林之中,天然比降较大。河谷多为深切谷,宽100~150m,湾多水急。下游河床平缓、开阔,由于鸭河口水库水位的顶托,排水不畅,淤积严重,汛期常引起洪水漫溢。
3、水文气象
南召县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明显特征,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8℃,极端最高气温41.6℃,极端最低气温-14.7℃,≥10℃活动积温在 4805.8℃,无霜期达341天,年日照时数为1978.8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108.98千卡/cm2,光合有效辐射量为53.39千卡/cm2;区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868.8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643.4毫米,最小年降水量538.9毫米。降水年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汛期的6~9月份,汛期降雨量达605.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 67%,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4、社会经济
2022年,南召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88.4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5.9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7.3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5.1亿元,同比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5.8亿元,同比增长3.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86亿元,同比增长14.3%。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2030.7元,同比增长5.7%左右。
二、幸福河湖实施方案简介
1、建设任务
我县委托河南德嵘水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南阳市南召县黄鸭河(城区段)市级幸福河湖的建设方案》,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及水管理六个方面对现状进行了评估分析并提出建设任务,通过方案的编制和实施,科学指导黄鸭河幸福河湖建设:
一是持久水安全。河湖防洪工程达标;岸坡堤防稳定牢固,河湖行洪通畅;采砂管理规范;防汛责任人明确,防洪预案落实到位,防汛物资储备充足;水利工程质量合格且运行良好。
二是优质水资源。河湖水质稳定良好,保持Ⅲ类;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均达到年度目标;无违法取水行为;再生水持续有效回收利用。
三是宜居水环境。河湖管理范围内污水均达标排放,无非法排污;农村生活污水、规模畜禽养殖粪污得到有效处理;河湖水面不存在漂浮物;
四是健康水生态。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河湖周边生物物种多样,沿线生态保护型缓冲带完整且无人为干扰,河湖岸带乔灌草植被覆盖率较高,无外来有害入侵物种,植被覆盖率达到87%以上。
五是先进水文化。河湖沿线建有生态、历史、文化等特色主题公园;合理布置滨水慢行道、亲水平台、便桥、凳椅等便民配套设施,设置有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标牌、卫生设施等,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六是科学水管理。河长制组织体系健全、责任明确;河湖空间管控有序,“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持续推进;智慧河湖建设成效良好;河湖管护经费足额到位,日常巡河护河到位。
2、 完成情况
为使黄鸭河真正成为造福群众的安澜河湖、幸福河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组织水利、住建、城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财政、发改等局委和相关乡镇实地查看,召开现场会、协调会、推进会,依托黄鸭河PPP生态治理项目,强力高起点推进黄鸭河幸福河湖建设。
黄鸭河(城区段)幸福河湖建设北起207国道瑞龙大桥,南至二广高速黄鸭河特大桥,全长8.5公里,总占地面积达105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4.96亿元。包括巨石公园24万平方米、猿人洞公园12万平方米、湿地公园9万平方米、青峰山滨河公园15万平方米;青峰山大桥一座;橡胶坝3座;东、西滨河路及景观工程1.3公里;对原有公园景观提升改造25万平方米等。
通过两年来持之以恒的努力,黄鸭河城区段沿线园林绿化面积新增86万平方米,栽植乔木13320株,公园园路10400米,供群众休闲活动广场巨石广场、猿人洞广场、健康广场等 29个,面积达4.4万平方米;重建湿地公园一座;新建三座橡胶坝,原有橡胶坝两座,总蓄水面积达到975000平方米,平均蓄水深度约1.3米;新建桥梁两座(青峰山大桥和现代大桥);青峰山森林公园成为“天然森林氧吧”、城市“绿肺”,既改善了县城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城市品位,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通过融入“自然河流、亲水岸线、生态绿岛、雨水花园、湿地花海、自由活动广场、自然滩涂”等元素,形成景观通廊,包括市民活动的广场、亲水平台、儿童学习探索的空间、以及观赏休憩的空间等,丰富滨水空间的种类,增强体验感和趣味性;构建河滨缓冲带,景观绿化植物物种已建立起乔灌草三个层次的立体式生态景观防护带,最大程度的发挥了林木的防护作用和观赏价值并增强其稳定性;黄鸭河沿线各种设施配备齐全且布局合理,有滨水慢行道、亲水平台、便桥、凳椅等设施;同时按规范要求,合理布设安全警示、标识标牌、卫生设施等。
黄鸭河生态建设项目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严格把关,并注重融入南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南召的母亲河建设成集形象、生态、游憩功能于一体的园林景观带。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临泉之致。黄鸭河已成为县域内一道出彩景观带。黄鸭河城区段市级幸福河湖的建设,获得市民的高度认可。
三、主要工作内容
1、持久水安全
根据黄鸭河水安全指标体系和现状评估存在的问题,遵循“堤防与疏浚相结合,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整治与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从而形成完整的水安全体系。
(1)防洪工程达标
根据需要维护防洪工程,使其满足城市防洪要求。
(2)岸坡稳定牢固
加强对河道堤防及岸坡的巡查,确保河道堤防稳定,河道岸坡牢固。
(3)采砂管理规范
严禁沿河采砂取土行为,持续加大河道非法采砂打击力度,对开采砂石资源行为实施严厉监管。严格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的意见》(豫政办〔2018〕56号)、《河南省河道采砂现场管理暂行规定》(豫水管〔2018〕111号)、《南阳市关于〈河南省河道采砂现场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的通知》(宛水管〔2018〕127号)与《南阳市推进河道资源管理改革的意见》(宛办〔2018〕23号)、《河南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河道采砂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意见》(豫水河〔2021〕3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落实四个责任人制度,完善采砂现场监管、日常巡查、日报告制度,做好许可审批、公开公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等工作,切实加强采运监管,严禁超范围开采,严格控制开采底线高程和开采总量,严禁随意改变采砂机具及作业方式,按照生态修复方案做好河道平整和生态恢复工作。
(4)河湖行洪通畅
加强管理人员对河道的巡视,对河(湖)巡查员、保洁员定期进行培训,确保河道无阻水障碍物,保证河湖行洪通畅。
(5)防汛体系健全
加强防洪预测、预报、警报系统的建设,完善防洪抢险应急措施。
(6)水利工程运行
完善河流水系、防汛蓄洪等设施管理措施,定期检查、维护防洪堤、防洪闸、排涝提升泵站、水情观测等各类防汛抗旱设施,保证洪水宣泄通畅及汛期安全。
2、优质水资源
持续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生态流量监测和管理,开展水资源审批制度,规范取水许可。
(1)水质优劣程度
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特殊环境敏感区环境管理,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对各类资源开发、生态建设和恢复等项目进行分类管理,严禁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严格控制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活动,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
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加强涉河执法监管、严禁在黄鸭河等主要河流上进行网箱养殖、禽畜养殖等污染水体活动。严格采矿管理,防止因矿山不合理开采导致的环境破坏和水污染。
(2)用水指标达标
从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多方面实施节水措施,保证在南召县上年用水总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到年度目标值的。
农业节水措施:积极推广农艺措施,采用抗旱作物品种、合理施肥、地膜覆盖,保水保墒等措施,促进农业节水。大力推广应用水肥耦合技术,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提倡深耕、深松等蓄水保墒技术。推广耐旱、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
工业节水措施:需促进工业结构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完善计量设施,规范开展水平衡测试;大力推进节水型企业创建;促进节水服务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城镇生活节水措施:推广应用节水器具设备,提高生活合理用水水平;建设建筑中水利用工程;推进雨洪水循环利用,加快“海绵城市”建设。
(3)节水型社会建设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了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南召县成功创建为节水型社会达标县,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良好。后续需持续督促其余各企业进行节水创建工作。
(4)生态流量保障
为保障河道生态不退化,需要完善黄鸭河等主要河道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机制,明确要求电站运行必须保证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确保不因电站引水出现下游河道断流等生态破坏现象。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精神,今后应当严控新上小水电项目,严格审批手续。部分电站效益较差或对环境影响过大的应逐步进行改造或淘汰退出。主要支流上的小型水库工程也应逐步研究下泄生态流量机制,新建水库工程在规划设计中就应将河道生态用水纳入考虑。
(5)取水依法依规
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严查违法取水行为,发挥水资源的最大刚性约束作用。
(6)再生水资源利用
污水处理率和再生水利用率继续提高,落实再生水输配系统,提高供水、节水管理水平。加强排水口湿地建设,进一步净化水质。在用水量较大的新建宾馆、饭店、住宅小区和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办公设施及其他建设项目,推行中水设施系统建设。鼓励再生水用于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洗车业、建筑业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回用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公共建筑生活杂用。
3、宜居水环境
为保护黄鸭河河貌和生态环境,规范设置河湖排污口,按标准进行监督管理;依法取缔封堵各类非法入河湖排污口,严厉打击偷排、不达标排放等违法行为;严格控制城镇、农村面源污染,提升生产生活污水收集处置率、达标率,水质保持Ⅲ类以上水平;加快调整工业产业结构、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100%。严格控制对城镇河流水质的污染,加强种植业、畜禽养殖污染管控。
(1)入河湖排污口
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建立完善污染源管理体系,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管理。
(2)城镇生活源治理
落实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区域内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强化脱氮除磷设施同步提标改造,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治污效能。全面提升现有污水设施效能,推动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不低于一级A排放标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以上。
(3)工业源污染防治
加强河道上游流域污染企业整治,严禁新上污染项目,对县域内非法冶炼及加工、非法选铁等企业进行整治,坚决取缔污染超标企业。坚持对新上工业项目实施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有力地促进水源地的水质保护工作。
县域产业集聚区应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应稳定达标运行。直排外环境的产业集聚区企业必须做到稳定达标排放,排入集中污水处理厂管网的集聚区企业,必须经预处理达到接管标准。
(4)农业农村面源整治
全县统一规划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易降解垃圾就地还田,难降解垃圾建立“户分类、村集中、镇中转、县处理”机制,建成覆盖全流域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推进河道汇水范围内农村沟塘清淤、改厕、垃圾治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对水环境影响。
(5)水面干净整洁
强化游船的监管力度,橡胶坝管理范围内严禁游泳、钓鱼及游船进入,保护好堤岸、坝岸的设施设备及护栏,发现问题及安全隐患及时处置。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环境管理维护,加大清漂人员及设备的投入力度,落实河道水面清漂保洁和管护经费,保持水库水面清洁卫生,提高水体透明度;加大河湖巡查管护力度,严禁河道岸边设置垃圾堆放点,做到日产日清,保障河湖岸带及水面干净清洁。
(6)景观优美融合
坚持水岸共治、标本兼治,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打造水清岸绿、宜居宜赏的水环境,使河湖景观与周边环境协调融合。
4、健康水生态
(1)水土保持良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从维护和建设优良生态环境,维护黄鸭河的优良水质出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把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合理开发和保护项目区水土资源,为黄鸭河的水质长期稳定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
(2)岸带植被覆盖
以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为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构建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扎实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修复,建设绿色生态保护空间和连接各生态空间的生态廊道。
重点打造河道周边岸带景观节点,以水、草、木进行链接整合,形成生态景观带;结合生态缓冲带建设要求,选择覆盖率高、拦截吸附性能好的地被植物,优先选用乡土植物合理配置,丰富植物搭配,加强植物多样性,兼顾河岸景观性要求。
在满足河道防洪排涝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加强河道周边海绵岸带建设,包括生态护岸、雨水湿地、植被缓冲带、下凹式绿地、河道沿岸的亲水步道、绿化景观等建设,强化岸带雨水蓄存、截污净化及生态修复等功能。
(3)生物物种多样性
保护河道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加快人工湿地保护区建设,保护河道生物多样性,严禁捕杀、采集珍稀野生动植物。有效维持和恢复黄鸭河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保护黄鸭河的水资源与水环境,从而使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维护黄鸭河及其相关地区的生态平衡。注重本土动植物保护,防范外来入侵物种爆发。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河湖滨岸带植被覆盖完好,河道水陆植物搭配合理;修复水生植物、鱼类、鸟类等生物栖息繁衍环境,打通鱼类洄游通道,丰富生物多样性。
(4)河湖生态缓冲带完整性
以黄鸭河及其主要支流建设河流湿地为重点,恢复滨岸湿地植被带,在黄鸭河周边开展水生植物和防护林带建设。
在河流沿线的重要节点、支流入河口、排污口、沿河村庄支沟口等位置恢复和重建小型湖、池、塘等小型生态湿地,净化面源污染。
对河道范围内的现状洲、滩等,应做好保护,不得减少湿地面积,禁止擅自占用湿地水域。
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进行多层次生境构建,形成适合多样生物生存的栖息场所,在满足防洪要求前提下,应尽量保留湿地自然状态,植物配置优先选用吸污、治污能力强的水生植物。对生态受到破坏的湿地,应采用生态工程、自然恢复等手段,恢复其正常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先进水文化
(1)工程措施
2023年6月份建成的南召县河长制主题公园作为南召县河长制工作宣传的主阵地,对“河长制”知识的科普,“河长制”文化的传播,“河长制”工作的公示及“河长制”全民参与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河长制”工作的开展打好群众基础,更加有利于“河长制”主要任务的完成。
主题公园位于现代大桥上游,交通便利,通达性好,周围居民众多,受众较广。同时公园基础设施齐全,运动场地及多功能场地配套完善。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河长制文化的宣传,如:河长体系展板、文化墙、展示牌、草地艺术字等。在主题公园内营造出浓厚的氛围。在公共设施增加标语牌,使居民随时可看,随时可学。
(2)管理保护措施
①文化展示程度
为实现先进水文化的目标,加强河湖文化宣传,后续按照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政策要求,进一步对历史文化进行挖掘,展现当地特色。
②特色主题公园
维护沿河湖生态、历史、文化等特色主题公园,展示河湖长制、节水护水等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相关元素。丰富主题游园的体验,加强对河长制及节水护水的宣传,提高当地居民节水、护水的意识。
③设施舒适便利
对沿河两岸的滨水慢行道、亲水平台、便桥、椅凳等设施规范化管理。对设施进行定期巡查,对损坏设施进行维护,保障河流两岸便民设施的良好运行。
6、科学水管理
(1)责任制度体系健全
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健全,河(湖)长履职尽责,部门协同治理,提升河湖管护成效。跨区、跨界河湖持续推进联防联控机制体系,加强河湖所在不同行政区域间沟通与合作,提升跨区、跨界河湖治理成效。
(2)空间管控有序
强化河湖管理,加强水域和岸线功能分区管控,保证水域面积稳中有升,水域功能稳步提高。加强河湖监管,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工作,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并发布公告,提升河湖管理水平。
加强涉河建设项目、排污口设置审批和监管,严格执行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涉河建设项目审查、洪水影响评价、入河排污口论证等制度。加强河湖取用水管理,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开展水资源论证,实行取水许可制度,严格执行申请审批手续。常态化开展“清四乱”专项整治工作,加强部门协调联动,综合执法,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建立动态台账,实行问题销号管理。
(3)智慧河湖建设
根据河湖管理需要,加强视频监控、无人机、物联网等新技术设备应用,全面掌握河湖、闸站、厂网节点、重点排水户等日常运行状况和水位、水量、水质等实时运行数据,实现河湖常态化监察与管理。
对河湖水域岸线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围垦河湖、侵占岸线、非法设障、水域变化、非法采砂等情况,为河湖管理和行政执法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数字化河湖监管。
(4)执法监管严格
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指导督促涉河建设项目按照批准的工程建设方案、位置界限、度汛方案等实施。同时,建立健全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加强对涉河建设项目的巡查检查,对违法违规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加大行政执法问责力度,加强对涉河建设项目许可、建设等环节的监督,严厉查处违法侵占河湖的行为,对违法违规的责任主体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依法依纪严肃问责。
(5)日常管护到位
持续推进共建共管机制体系,加强公众参与,提高河湖保护管理成效。聘用民间河长、志愿者,积极开展公益宣传活动等,鼓励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加入河湖治理与管护工作。
加强河湖管理范围内环境管理维护,落实河湖保洁经费,配足保洁人员,做好河湖水面漂浮物、沿岸垃圾日常清理工作,做到日产日清,保障河湖岸带及水面干净清洁。
四、管护成效
1、持久水安全
(1)河湖防洪工程达标;
(2)岸坡堤防稳定牢固,河道内无阻水障碍物,河湖行洪通畅;
(3)采砂管理规范;
(4)防汛责任人明确,防洪预案编制且落实到位,防洪风险隐患排查处置到位,抢险队伍配置到位,防汛物资储备充足;
(5)水利工程质量合格,水工建筑物达到设计标准,水利工程运行良好。
2、优质水资源
(1)河湖水质稳定良好,保持Ⅲ类;
(2)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达到年度目标,2025年南召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1.336亿m3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9.0m3/万元;
(3)巩固建设南召县域节水型社会;
(4)河湖生态流量有效保障;
(5)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规范,无违法取水行为;
(6)再生水持续有效回收利用。
3、宜居水环境
(1)河湖管理范围内无非法排污;
(2)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年度目标,无直排现象;
(3)工业园区、废水直排企业污水达标排放;
(4)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规模畜禽养殖粪污有效处理,不存在粪污乱堆乱放、治污设施不全、偷排乱排等问题;
(5)河湖水面不存在垃圾、废弃物、水葫芦等漂浮物;
(6)河湖景观优美,与周边环境协调融合。
4、健康水生态
(1)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2)河湖岸带乔灌草植被覆盖率较高,无外来有害入侵物种;
(3)生物物种多样且主要采用乡土树草进行绿化;
(4)河湖生态缓冲带完整且无人为干扰。
5、先进水文化
(1)历史、文化挖掘展示良好;
(2)河湖沿线建有生态、历史、文化等特色主题公园,展示有河湖长制、节水护水等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相关元素;
(3)合理布置滨水慢行道、亲水平台、便桥、凳椅等便民配套设施,设置有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标牌、卫生设施等。
6、科学水管理
(1)河长制组织体系健全、责任明确,河长制基本制度、“河长+”工作机制、水管单位河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且认真落实;
(2)河湖空间管控有序,完成河湖管理范围划界,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依法依规审批,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持续推进;
(3)智慧河湖建设成效良好;
(4)有专门执法队伍且执法成效明显;
(5)河湖管护经费足额到位,日常巡河护河到位。
五、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建设造福人民幸福河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关于开展幸福河湖建设的决定》(河南省总河长令第5号),组织开展黄鸭河(城区段)市级幸福河湖建设,推动河湖管理保护全面提档升级,逐步实现“江河安澜、河通渠畅、水清岸绿、生态健康、人水和谐、景美文昌”的美好愿景。结合黄鸭河实际建设幸福河湖,基本达到河湖防洪排涝安全、供水优质充沛、生态功能良好、水质环境优良、文化景观优美、管理维护高效的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