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南召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年,县文广旅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局、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建设法治政府目标,为推进全面振兴、加快现代化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现将一年来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是认真履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职责:亲自安排我局2024年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组织并参加班子会前学法10余次,领学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等;参加了执法人员培训,组织召开局内执法人员培训;组织召开了全局2024年执法工作推进会,安排法治政府建设和执法队伍作风整顿工作;经常利用下乡指导工作的时机,宣传法律法规;二是于2024年5月,两次到政务中心文广旅局窗口参加“局长跑流程”活动,对我局在行政审批工作存在的问题提了相关要求和整改情况。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法治理念筑基,构建全员学法氛围。建立“第一议题+中心组+全员普训”三级学法机制,全年开展党组中心组专题学法24次,编制《文旅法治应知应会手册》覆盖全员。创新“法治微课堂”模式,通过“案例解剖会”等形式,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文物保护法》《旅游法》等核心法规学习常态化,干部职工学法参与率达100%。
(二)打造文旅特色普法品牌,构建普法惠民矩阵。依托“宪法宣传周”“文旅消费维权日”节点,推出“法治文旅直通车”项目。在景区设置“法律驿站”,开展沉浸式普法情景剧巡演6场;创新“非遗/文物+普法”模式,将传统艺术表演/文物展融入文物保护法宣传,利用"5·18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流动展览12场,布设展板120块、横幅13条,宣传覆盖1.2万人次。创新开展"文明探源我来说"主题活动,吸引2000余名师生参与,文物宣传实现线上线下双线联动。。
(三)筑牢业务审查防火墙,规范审查体系。建立建立“三审四查”机制(法律顾问初审、业务部门复审、领导班子终审;合法性、合理性、公平性、合规性审查),全年审核行政规范性文件128份。组建多部门参与4人专职法制审核团队,制定《重大执法决定审核规程》,实现法制审核覆盖率、合规率“双100%”。
(四)完善科学决策闭环,决策质效双提升。严格落实《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党内监督制度》《五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制度》等制度。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全年法律顾问参与处理法律事务8件,法律咨询20余项,召开局党组会27次,实现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率、合规性备案率、法律顾问参与率三个100%,有效防范了法律风险。
(五)创新执法监管模式,打造文旅治理样板。构建"三色预警"执法机制,全年开展"闪电一号"专项执法、游艺娱乐场所游艺设备排查、侵犯著作权专项检查等10项专项整治,查处违规经营场所8家,办理侵权案件1宗。首创"普法诊疗室"制度,对38家经营单位开展"法治体检",并提供法律风险提示函。建立"培训+服务"双轨机制,分业态举办经营主体培训会7场,覆盖从业人员135人次,同步实施"证照管家"行动,为9家出版物单位提供上门办证服务。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荣获市级"护航文化执法先锋队伍"称号。
(六)深化审批服务改革,擦亮文旅服务品牌。打造"极简审批"南召样板,实现"一次办"事项100%全覆盖。建立"四零"服务标准(零距离指导、零积压流转、零差错审批、零差评服务),全年高效办结文艺表演团体设立/变更/延续、歌舞娱乐场所审批等行政许可事项18宗。创新"信用+监管"模式,建立文旅市场信用档案38份,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七)夯实制度保障根基,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开展"制度体检"专项行动,围绕业务、党建、纪检、内部考评、合同审查等方面新建修订制度28项,形成《南召县文广旅局制度汇编》。构建"三位一体"监督体系(纪检日常监督、法治专项监督、社会公开监督),全年开展执法案卷评查3次。2024年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组织处理3人,持续释放从严执纪强烈信号。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原因和问题、整改情况
(一)执法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基层执法人员对营业性演出、文化市场等领域的全流程执法要求掌握不够精准,在证据采集、文书制作等环节存在瑕疵,文旅执法队伍专业化培训频次不足,难以适应新业态监管需求。
整改情况;实施执法能力筑基工程。建立"法规+案例+实操"三维培训体系,每季度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比武,编制《文旅领域行政执法标准化手册》,将新兴业态执法纳入年度培训必修课,确保执法人员年受训时长不低于60学时。
(二)法治思维运用能力有待强化。部分干部对《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理解存在表面化倾向,在处置剧本杀、电竞酒店、密室逃脱等沉浸式娱乐等新型业态问题时,缺乏执法依据。
整改情况;构建法治素养提升体系。推行领导干部"法治能力体检",建立学法积分管理制度,开发文旅法治应用场景案例库,每半年组织"法治+新业态"专题研讨。
(三)普法宣传实效性有待增强。法治宣传形式单一,依赖传统方式,新媒体利用不足,内容缺乏吸引力。针对乡村旅游经营者、非遗传承人等群体的普法方式创新不足,短视频普法作品年均产出量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景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覆盖率低,文旅普法与"村晚""非遗集市"等特色活动融合度不高。
整改情况;打造立体化普法矩阵。创建"法治文旅"网络宣传计划,年内制作各类普法作品10部以上,在景区、宾馆张贴法治宣传标语,将普法宣传嵌入艺术乡村建设,开展"法治曲艺进万家"巡演活动。
(四)执法温度与力度有待平衡。农村演艺团体处罚执行面临现实困境,农村演出团体处罚金额高,执行困难,可能引发负面舆情。现有自由裁量基准未能充分考量主体特殊性,存在"一刀切"执法风险。
整改情况;完善柔性执法机制。制定《农村特色文化经营主体监管指引》,建立首次轻微违法容错清单,探索"信用修复+分期缴纳"处罚执行模式,设立文旅行业纾困帮扶基金,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五)协同监管机制尚需完善。文广旅与公安、市监等部门在剧本娱乐、旅游包车等领域的联合执法频次不均,执法信息共享平台使用率偏低,跨部门执法耗时长。
整改情况;健全协同监管网络。建立文广旅领域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旅游旺季前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专人对接,及时沟通反馈,确保线索处置平均周期压缩至72小时内。
四、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初步安排
2025年,南召县文广旅局将紧扣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执法能力提升、普法实效增强、监管效能优化等重点任务,统筹推进文旅领域法治建设,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法治基础建设,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升级学法机制,优化“三级学法”体系,增设“法治能力提升季”,将剧本杀等新业态法规纳入必修课程,确保全员年学法时长不低于60学时。二是完善决策闭环,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深化法律顾问全程参与机制,落实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双前置”,确保合法性审查率、法律顾问参与率保持100%。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开展第二轮“制度体检”,修订《文旅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合同审查管理办法》等制度,完善“三审四查”机制,新增新兴业态规范性文件审查标准。
(二)聚焦执法能力建设,推进规范化水平。一是实施执法筑基工程,推行“法规+案例+模拟”三维培训,每季度开展执法技能比武,编制《新兴业态执法操作指南》,重点规范网络直播演出、沉浸式娱乐等领域执法流程。二是打造标准化执法体系,制定《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规范》,建立执法案卷季度评查机制,确保证据采集、文书制作合格率达100%。三是创新柔性执法模式,全年帮扶农村演艺团体不少于5家。
(三)创新普法宣传模式,增强法治文化渗透力。一是构建新媒体普法矩阵,实施“法治文旅”网络宣传计划,制作转发普法短视频、海报、文章等作品10部,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广。二是深化文旅融合普法,在A级景区增设“法治文化长廊”2处,联合非遗传承人开发法治主题剪纸、曲艺节目,开展“非遗集市普法行”等活动5场次。三是精准服务重点群体,针对乡村旅游经营者、非遗传承人举办“法治课堂”2期,编制《文旅经营法律风险防控手册》,覆盖从业人员300人次。
(四)优化协同监管机制,提升跨部门联动效能。一是健全联合执法体系,建立文广旅、公安、市监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开展剧本娱乐、旅游包车等领域联合执法行动2次以上,线索处置周期压缩至72小时内。二是强化信息共享,对高风险经营主体检查频次提升50%。三是优化审批服务效能,扩大“证照管家”服务范围,新增“线上预审+邮寄送达”模式,实现文旅审批事项“零跑动”占比超100%,群众满意度达100%。
(五)强化监督问责,筑牢廉政风险防线。一是对监督网络,联合纪检、审计部门发现问题,确保整改问题台账销号率100%。二是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动态排查岗位风险点,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警示教育,全年开展廉政谈话覆盖率达100%。
2025年,南召县文广旅局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文旅发展深度融合,争创省级法治文旅示范单位,为全县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南召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5年3月1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