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五小学生资助工作制度
城关五小学生资助工作制度
一、制度基本原则与目标
小学生资助工作制度的核心原则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生资助规章制度,坚持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制度旨在正确处理学校发展需求与学生资助行为之间的关系,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通过规范学生资助行为,加强资助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二、组织机构与管理机制
(一)三级管理负责制
1. 学校领导小组: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对象认定的实施办法,审批确认助学金对象名单。
2. 评审小组:由教师代表和学校领导组成,负责审核各班级推荐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提出助学金对象名单。
3. 班级评议小组: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任组长,负责本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与民主评议工作。
(二)档案管理与信息透明
- 建立专门档案:学生资助管理人员负责建立专门档案,将学生申请表、困难证明材料、受理结果、公示情况、资助资金发放等凭证和工作情况分年度建档备查。
- 信息公开与监督:学校通过在校内张贴公告等方式公开资助信息,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三、资助对象认定与申报程序
(一)认定标准与程序
- 实事求是原则:认定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不得降低条件及标准,不得搞平均分配,不得随意扩大资助范围。
- 年度核定机制:教育资助对象每年核定一次,申请资助的学生需在学年开学初提交由所在村委会或监护人所在工作单位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
(二)审批流程
1. 申请与审核:学生提出申请后,班级认定评议小组对申请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审核,按贫困程度排序,提出资助名单。
2. 评审与公示:学校学生资助评审小组审核班级评议结果,如有异议需征得班级评议小组意见后更正。审核通过后,名单提交学校领导小组审批,并在学校内进行公示。
四、资助资金管理与发放
(一)资金使用规范
- 专款专用:资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加强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学校需依法多渠道筹集资助资金,确保资金合理分配。
- 动态调整:生活费补助金严格按受助学生实际在校时间核发,实行动态管理。班级需及时报送学生异动情况,以便调整资金发放。
(二)发放方式与监督
- 发放形式:助学金采取就餐卡形式发放,杜绝代领、实物或服务形式抵顶、扣减行为,严禁强制消费或抵减学费。
- 监督机制:学校加强资助工作的公开、公正,确保阳光操作,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五、制度实施保障
- 宣传与教育:学校需加强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广泛利用各种媒介,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政策深入人心。
- 信息管理:严格做好学生资助信息报表的完整性和及时性,杜绝虚报、错报、重报、漏报行为。
通过上述制度设计,小学生资助工作得以规范实施,确保资助资金精准发放,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