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教育 > 五小 > 校园安全

【打印】

【字体:

城关五小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5-08-07 信息来源:

城关五小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总结


交通安全教育是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交通行为习惯,预防交通事故发生。各学校通过系统化管理、多样化活动和家校社协同,构建了全方位的交通安全防护体系。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体系构建

- 组织领导与责任落实

学校成立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专题会议明确班主任及各部门职责,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将教育任务纳入日常管理,确保“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理念落地。

- 教育活动多样化实施

- 实践体验活动:组织学生观察交通状况、模拟交通疏导,增强风险感知能力,如外出考察潜在危险路段,直观感受遵守法规的重要性。

- 主题教育渗透:利用安全法制课、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实现100%师生覆盖,结合《小学生守则》开展交通法规学习。

- 宣传载体创新:通过交通安全读本、黑板报、宣传栏、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渠道,普及交通标志、法律法规等知识。

- 日常管理与风险防控

加强师生车辆规范管理,实施错峰放学、分年级定点集散,优化校门口交通秩序;对偏远地区学生协调公交专线并安排教师跟车,每月从行政经费中补贴交通成本。

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

- 家长主体责任强化

通过家长会、承诺书签订、安全告知书等形式,要求家长配合做好日常安全提醒,禁止学生乘坐违规车辆,纠正家长用三轮车、“面的”接送等隐患行为。

- 社会资源联动

联合公安部门维持校门口秩序,协调城管清理周边乱设摊点,向交通部门申请增设警示标志,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防护网。

教育成效与经验启示

- 直接成效

多数学校通过系统教育实现交通安全事故“零发生”,学生交通违规行为显著减少,家长安全意识普遍提升。

- 核心经验

1. 常态化教育:将交通安全融入午会课、节假日提醒等日常环节,避免“一阵风”式宣传。

2. 细节管控:提前门卫上班时间(如从7:30调整至6:00)、特殊天气专车接送等措施,消除时间与空间上的监管盲区。

3. 共情式引导:通过事故案例分析、生命教育,让学生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校需持续优化教育形式,如引入VR模拟交通场景、开展“小交警”角色体验等创新活动,并加强与交通部门的数据共享,针对事故高发时段和路段动态调整防控策略,确保交通安全教育的科学性与时效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