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五小消防安全应急处置全流程预案
城关五小消防安全应急处置全流程预案
一、预案制定背景与目标
小学消防应急预案是保障校园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管理文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要求制定,旨在通过明确火灾预防、应急响应、疏散救援等流程,提升学校应对突发火情的处置能力。预案核心目标包括:快速疏散师生(5分钟内完成全员撤离)、科学扑救初起火灾、降低事故损失,并通过定期演练确保预案可行性与师生应急技能掌握度。
二、火灾风险防控体系
(一)常见火灾隐患排查
按照风险类别、具体隐患、预防措施 电气安全:电线老化、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每月检查电路设施,禁止教室使用热得快等设备 。
实验与教学安全: 化学实验室易燃易爆品存放不当 ;危险品单独存储,实验操作需教师全程监管 。
行为习惯风险:乱扔烟蒂、违规使用明火; 校园全面禁烟,定期开展安全行为教育 。
通道堵塞风险 :楼梯间堆放杂物、安全出口锁闭 ;每日检查疏散通道,保持消防通道宽度≥1.2米 。
(二)日常预防机制
- 责任落实:校长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班主任负责班级区域隐患排查,每月形成《安全检查台账》并公示整改结果。
- 设施保障:按标准配置灭火器(每楼层≥2具)、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每学期校验消防设施有效性。
三、应急处置流程
(一)火情响应与报告
1. 即时报警:发现火情者立即拨打“119”,清晰说明火灾地点、燃烧物类型、火势大小及报警人联系方式,同时报告学校校长室和德育处。
2. 启动预案:校长或值班领导通过校园广播系统发布疏散指令,各应急小组(通讯组、灭火组等)立即到位履职。
(二)师生疏散救援
1. 人员疏散要点
- 优先原则:遵循“先学生后教师、先下层后上层”的顺序,班主任在确认本班学生全部撤离后才可离开。
- 逃生技巧:低姿弯腰前进,湿毛巾捂口鼻;火势阻断楼梯时,可利用绳索或衣物连接成简易逃生通道,严禁乘坐电梯。
- 特殊群体:对行动不便学生(如残疾、患病),安排专人一对一帮扶撤离。
2. 集合点管理
疏散至操场等开阔地带后,班主任立即清点人数并上报指挥组,通过“班级-年级-学校”三级核对确保无人员遗漏。
(三)初起火灾扑救
- 灭火力量:由男教师、门卫组成的灭火组,使用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ABC干粉灭火器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火灾),优先控制油桶、化学药品等危险源。
- 安全准则:扑救人员需确保自身安全,若火势超过3分钟未控制或出现浓烟,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等待消防救援。
四、应急组织架构与职责
(一)灭火行动组:刘遵义
由校内义务消防队员及首发现场教职工组成,配备灭火器、消防水带等器材。职责包括:第一时间利用校内消防设施扑救初起火灾,控制火势蔓延;优先抢救被困师生,协助专业消防人员进入火场;保护重要教学资料与设备安全。
(二)疏散引导组:朱远峰
以各班班主任及当堂授课教师为核心力量。负责:引导学生沿预定疏散路线(通过安全出口标识指引)有序撤离至操场等安全区域;检查教室、卫生间等隐蔽场所,确保无遗漏人员;到达集结点后清点学生人数并上报指挥部。
(三)通讯联络组:朱盈燠
由学校办公室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拨打119报警并准确报告火灾位置、燃烧物类型、被困人数等关键信息;联系120急救中心及属地教育主管部门,通报现场情况;保持与消防、医疗等救援力量的实时沟通,引导救援车辆入校。
(四)现场救护组:蔡润
由校医及具备急救知识的教职工组成。负责:对受伤师生进行初步处理(如包扎、心肺复苏);协助120医护人员转运伤员,登记伤者信息并通知家属;准备急救药品与担架等物资。
(五)警戒保卫组:张润原
由学校保安及值班人员构成。职责包括:设置警戒线隔离火灾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维护校门口交通秩序,确保救援通道畅通;保护学校财务室、档案室等重点区域财产安全。
(六)后勤保障组:刘淑良
由总务处人员承担。负责保障消防用水、应急供电;调配救援所需物资(如手电筒、扩音器);灾后协助修复受损设施,恢复校园正常运转。
(七)善后处置组:张超龙
由德育处及心理咨询教师组成。主要工作:安抚受灾师生情绪,提供心理疏导服务;配合保险公司办理理赔手续;联系受伤学生家长,协助医疗救治与事故调解。
各小组需严格遵循“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快速响应”原则,在领导小组统筹下开展工作。灭火组与疏散组优先保障人员安全,通讯组每15分钟向指挥部汇报进展,后勤组根据现场需求动态调整物资供应,形成“发现-报告-处置-善后”的全链条应急闭环。
五、演练与培训要求
(一)演练安排
- 频次: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全员参与的消防演练,可结合“119消防日”等节点增加专项演练。
- 考核标准:记录班级疏散用时、秩序评分、逃生技能掌握率(如湿毛巾使用、低姿前进等动作规范度)。
(二)师生培训内容
- 教师培训:每学年开展2次消防知识讲座,重点讲解灭火器使用、伤口包扎等技能,确保80%教师具备应急救护能力。
- 学生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安全课教授火灾危害、报警方法和逃生技巧,低年级学生需掌握“弯腰捂鼻、不乘电梯”等口诀。
六、后期处置与总结
1. 事故调查:配合消防部门查明火灾原因,形成《事故分析报告》,对责任人进行问责。
2. 善后工作:妥善处理受伤师生医疗救治,联系家长说明情况,安排心理教师对受影响学生进行疏导。
3. 预案优化:结合演练或实际事故暴露的问题,每学年修订1次预案内容,更新疏散路线图等关键信息。
通过以上系统化管理措施,小学可构建“预防-处置-恢复”的全链条消防应急管理体系,最大限度保障校园安全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